设为首页|加为收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-> 学院动态 -> 正文

解码Z世代“情绪密码”,深挖县域文旅新机遇——湖北高职学子以深度访谈探析“奔县游”情绪价值诉求

发布日期:2024-12-16  来源:   点击量:


本网讯 (通讯员 朱亮 /图随着“反向旅游”“小众目的地”等概念兴起,Z世代正成为县域旅游市场的新势力。为精准捕捉这一群体的情绪价值需求,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,湖北科技职业学院“奔县游”研究团队近日以深度访谈为核心方法,开展专项社会调研。该团队以“Z世代奔县游的情绪价值诉求探析——以湖北省县域旅游为例”为选题,通过一对一深度对话,解码年轻游客的情感体验图谱,为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思路。

“流量”到“留量”:一场关于情绪的深度对话

“我厌倦了人挤人的网红景点,在钟祥莫愁村亲手做陶器时,那种专注感让我真正放松下来。”一名受访大学生在访谈中分享道。研究团队选取10名有湖北县域旅游经历的Z世代青年,通过平均时长40分钟的深度访谈,围绕情绪触发点、社交行为、设施体验等维度展开追问。相较于传统问卷,深度访谈更注重挖掘个体故事背后的情感逻辑,揭示数据难以捕捉的细腻诉求。调研发现,Z世代的县域旅游决策呈现“情绪先行”特征:65%的受访者因“治愈感”“逃离感”选择目的地,短视频平台中“松弛感乡村”“24小时慢生活”等内容成为关键种草触点。然而,情绪预期与现实体验常存在落差。一名受访者吐槽:“去某古镇本想体验‘世外桃源’,结果商业街全是连锁奶茶店,和城市商圈毫无区别。”


 

情绪价值的三重维度:治愈、认同与社交货币

在情绪价值生成机制中,三类核心要素逐渐浮现:一是场景治愈力:未被过度开发的自然景观(如神农架大九湖)、沉浸式民俗活动(如黄梅挑花刺绣体验)最易触发积极情绪;二是文化认同感Z世代对本土文化IP展现强烈兴趣,“在襄阳唐城穿汉服拍照发圈,朋友都说我‘解锁了文化基因’”(受访者原话);

三是社交增值性:旅行经历需具备“可传播性”,但分享动机从“炫耀打卡”转向“情感共鸣”。“我拍的vlog特意保留民宿老板讲方言的片段,这种真实感才是流量密码。”一名短视频博主坦言。研究也暴露出县域旅游的“情绪短板”:交通接驳不便导致焦虑、同质化业态削弱新鲜感、服务响应滞后引发烦躁等负面情绪,直接影响复游意愿。

这场聚焦情绪价值的深度调研,不仅展现了高职学生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实践精神,更揭示了文旅产业从“功能满足”向“情感连接”转型的必然趋势。当越来越多县域开始用“情绪设计”回应年轻群体的精神诉求,“诗与远方”便真正照进了现实。

联系电话:87588885        书记、院长信箱:hbtvu_sj@126.com 

© copyright 2010-2023 湖北开放大学(湖北科技职业学院)